| 中文名稱 |
非脫羧勒克氏菌 |
| 拉丁名稱 |
Leclercia adecarboxylata |
| 模式菌株 |
否 |
| 來源歷史 |
←茅臺學(xué)院 |
| 收藏時間 |
2020/11/27 |
| 原始編號 |
NJ22 |
| 原產(chǎn)國 |
中國 |
| 特征特性 |
該菌株在牛肉膏蛋白胨固體平板形成圓形或近似圓形的微黃色菌落,菌落濕潤凸起,有光澤,表面光滑,邊緣整齊,不粘稠,易挑取。通過生理生化特性測定,該菌革蘭氏染色為陰性,糊精、D-麥芽糖、D-海藻糖、D-纖維二糖、龍膽二糖、蔗糖、D-松二糖、水蘇糖、蜜二糖、β-甲酰-D-葡糖苷、D-水楊苷、N-乙酰-D-葡糖胺、N-乙酰-β-D-甘露糖胺、N-乙酰-D-半乳糖胺、N-乙酰神經(jīng)氨酸、α-D-葡糖、D-甘露糖 |
| 參考用途 |
以乳酸為唯一碳源,發(fā)酵產(chǎn)生甘油 |
| 生物危害程度 |
四類 |
| 致病對象 |
無 |
| 分離基物 |
窖泥 |
| 采集地 |
貴州省遵義市習(xí)水 |
| 培養(yǎng)基 |
LB培養(yǎng)基(LB Medium) 蛋白胨 10.0g,酵母粉 5.0g,NaCl 10.0g,瓊脂 15.0g,蒸餾水 1.0L,pH7.0。推薦使用商品化成品培養(yǎng)基 |
| 培養(yǎng)溫度 |
32 ℃ |
| 需氧類型 |
好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