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晚疫病是馬鈴薯的主要病害之一,該病在中國中部和北部大部分地區(qū)發(fā)生普遍,其損失程度因各地氣候條件不同而異。在適宜病害流行的條件下,植株提前枯死,可造成20-40%的產(chǎn)量損失。由于抗病品種的推廣使用,減輕了病害的危害,但流行年份造成的損失仍然很大。早晚霧濃露重或陰雨連綿的天氣,有利于病害發(fā)生,氣溫在10-25℃、相對濕度在75%以上為病害流行條件;地勢低洼、植株過密,偏施氮肥,田間相對濕度過大或植株生長衰弱等,亦有利于此病發(fā)生。
一、菌種簡介
平臺編號:Bio-78001
規(guī)格:Frozen
拉丁屬名:Phytophthora Infestans
菌株名稱:馬鈴薯晚疫病菌
用途:ATCC原裝進口
注意事項:僅用于科學研究或者工業(yè)應用等非醫(yī)療目的不可用于人類或動物的臨床診斷或治療,非藥用,非食用(產(chǎn)品信息以出庫為準)
二、詳細描述
Phytophthora infestans菌株拉丁名
(Montagne) de Bary
(ATCC? MYA-1113?)菌株編號
Strain Designations菌株別名 PI-1
Biosafety Level 生物安全等級1
Biosafety classification is based on U.S. Public Health Service Guidelines, it is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customer to ensure that their facilities comply with biosafety regulations for their own country.
Product Format 提供形式frozen
Storage Conditions Frozen保藏方法: -80℃ or colder
Freeze-Dried凍干物: 2℃ to 8℃
Live Culture活菌: See Propagation Section
Type Strain模式菌株 no
Genotype US-8 Phenotype Virulence phenotype: 0,1,2,3,4,5,6,7,10,11
Preceptrol? no
Mating Type A2 Morphology Virulence phenotype: 0,1,2,3,4,5,6,7,10,11
Medium 培養(yǎng)基ATCC? Medium 1970: V8 rye agar
Growth Conditions生長條件
Temperature培養(yǎng)溫度: 20℃
Atmosphere需氧情況: Typical aerobic Morphology Virulence phenotype: 0,1,2,3,4,5,6,7,10,11
Name of Depositor GA Secor
Isolation分離源 Potato tuber, Solanum tuberosum, Glasston, MN
References參考文獻 Samen FA, et al. Virulence variation in a single zoospore population of Phytophthora infestans. Phytopathology 90: S1, 2000.
三、分布范圍
世界各地馬鈴薯產(chǎn)區(qū)都有發(fā)生。在中國,西南地區(qū)較為嚴重,東北、華北與西北多雨潮濕的年份為害較重。
四、防治方法
1、農(nóng)業(yè)防治
(1)選用抗病品種
不同的馬鈴薯品種對晚疫病的抗病力有很大差異,可以推廣抗病品種以有效減輕晚疫病的威脅。雖然抗病品種是防治馬鈴薯晚疫病的最根本措施,但由于品種抗性受其自身遺傳變異以及外界因子的影響而不斷發(fā)生變化,許多抗病能力強的品種經(jīng)多年種植,抗性可能會減弱甚至完全喪失,從而導致晚疫病的流行發(fā)生和產(chǎn)量損失。
(2)減少菌源
選用無病種薯減少初侵染源。留種田除嚴格進行化學保護外,還應增高培土,注意排水,防止病菌隨雨水滲人土中侵染新薯。在秋收入窖、冬藏查窖、出窖、切塊、春化等過程中,每次都要嚴格剔除病薯,有條件的要建立無病留種地,進行無病留種。要選擇已過休眠期薯皮光滑細嫩、芽眼深淺一致健康無病、無破損、大小均勻一致、儲藏良好、品種特征明顯的薯塊作為種薯推廣小整薯(15-50克)播種技術(shù),避免切刀傳病。減少初侵染源。做到秋收入窖、冬藏查窖、出窖、切塊、春化等過程中,每次都要嚴格剔除病薯,有條件的要建立無病留種地,進行無病留種。
(3)合理輪作
在推廣種植優(yōu)良感病品種時,要選擇3年以上輪作的田塊,最好不要在馬鈴薯晚疫病的常發(fā)區(qū)種植。避免與茄科類、十字花科類作物連作或套種,特別是嚴禁與番茄連作。
(4)加強田間管理
選土質(zhì)疏松、排水良好的田塊栽植,促進植株健壯生長,增強抗病力,開花前后加強田間調(diào)查,一旦發(fā)現(xiàn)中心病株,立即拔除,并摘除附近植株上的病葉,就地深埋,撤上石灰。
2、化學防治
根據(jù)氣象條件和發(fā)病中心的出現(xiàn)進行晚疫病流行的預測預報,及時對發(fā)病中心附近及低洼地進行化學防治,逐步擴大防治范圍。噴藥次數(shù)因藥劑種類和氣象條件而定。由于沒有高抗晚疫病的品種,在晚疫病流行時,化學防治是控制馬鈴薯晚疫病流行的主要措施。在晚疫病發(fā)生初期,要及時清除病株,并進行第一次噴藥,以后根據(jù)具體情況,7-10天噴藥一次,一連噴2次。藥劑可選擇58%甲霜靈錳鋅、64%殺毒礬、代森錳鋅(大生M-45)、72%克露或69%安克錳鋅等。為防止病菌產(chǎn)生抗藥性,最好不同類型藥劑交替使用。
微生物菌種查詢網(wǎng)作為中國微生物菌種中心引航者,單位代為引進美國ATCC微生物菌種保藏中心,德國DSMZ菌種保藏中心,荷蘭CBS菌種保藏中心,日本JCM微生物菌種保藏中心,包括其中的ATCC微生物細菌與噬菌體(18382);細胞系和雜交瘤(4997);真菌和酵母(58183);原代細胞(146);原生動物和藻類(2428);干細胞(102);載體,克隆與分子(18006);病毒(3594);核酸 - DNA / RNA(1350),引進進口微生物菌種貨期短,質(zhì)量保證,UPS國際快遞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