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稱 : 棒曲霉
拉丁屬名 : Aspergillus
種名加詞 : clavatus Desm.
其它中心編號 :
收藏時間* : 2006-10-20
來源歷史 : 中國林科院熱帶林業(yè)研究所轉
原產國 : 中國
資源歸類編碼 : 15151913102
模式菌株 : 非模式菌株
主要用途 : 研究;教學
具體用途 :
特征特性 : 菌落在查氏瓊脂上25℃7天直徑23-38(-60)mm;質地絲絨狀至粉粒狀,有環(huán)形及輻射形溝紋;菌絲體白色,分生孢子結構呈暗藍綠色,近于艾綠至百合綠色,有時分生孢子區(qū)中心部分現(xiàn)土黃色;或淡褐色;無明顯氣味,有的菌株則具有強烈的腐臭;菌落反面無色或淡黃色。分生孢子頭幼時為棒形,長度可達300um,直徑可達150um,老后裂成幾個致密的圓柱體;分生孢子梗發(fā)生于基質,孢梗莖長短不一,短者300-400um,長者可達3000um,直徑20-30(-50)um,壁較薄,光滑無色;頂囊由孢梗莖頂端逐漸膨大成為棍棒形,
生物危害程度 : 四類
寄主中文名稱 :
寄主拉丁名稱 :
致病對象 : 無
致病名稱 :
傳播途徑 :
分離基物 : 杉木林土壤
采集地區(qū) : 福建廈門
采集具體地點 :
培養(yǎng)基信息 : 培養(yǎng)基編號: 14 培養(yǎng)基名稱: PDA
培養(yǎng)溫度 : 28
資源保護類型 : 培養(yǎng)物
保藏方法 : 定期移植法
共享方式 : 資源交換性共享
提供形式 : 斜面培養(yǎng)物
實物狀態(tài) : 有實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