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化微生物采集方法的通用原則與常見場景及質量控制!
小楊 / 2025-09-16 10:09:28
百歐博偉生物:標準化的微生物采集方法是確保樣本中微生物種類、數量準確反映實際情況,避免污染或樣本失效,從而為后續(xù)檢測(如培養(yǎng)、鑒定、藥敏試驗等)提供可靠依據的核心流程。其核心原則包括無菌操作、樣本代表性、即時處理、規(guī)范記錄,不同類型的樣本(如環(huán)境、食品、人體臨床樣本)采集流程存在差異,以下將按常見場景分類詳解標準化方法。
一、核心通用原則(所有類型樣本采集均需遵守)
在具體采集前,需先明確并執(zhí)行以下通用規(guī)范,這是避免誤差的基礎:
1、無菌操作優(yōu)先:
采集人員需洗手、戴無菌手套(必要時穿無菌服、戴口罩 / 護目鏡),避免人體微生物污染樣本。
采集工具(如棉簽、離心管、培養(yǎng)皿、采樣勺)必須為無菌一次性產品,若重復使用(如金屬采樣器),需經高溫滅菌(121℃高壓蒸汽滅菌 20-30min)或干熱滅菌(160-180℃ 2-3h)。
打開采集容器 / 工具時,容器口、工具尖端避免接觸非無菌表面(如桌面、手、樣本外的其他物體)。
2、保證樣本代表性:
避免“單點采集”,需根據樣本特性選擇多個采集點(如環(huán)境樣本需覆蓋高風險區(qū)域:地面、設備表面、人員接觸部位;食品樣本需從不同批次、不同部位采集)。
采集量需符合檢測要求(如臨床痰樣本需≥1mL,食品樣本需≥25g,環(huán)境表面樣本需覆蓋 100cm² 區(qū)域),不足量可能導致檢測假陰性。
3、即時處理與保存:
樣本采集后需立即標注信息(樣本名稱、采集時間、地點、采集人、樣本類型),避免混淆。
若無法即時檢測,需按樣本類型選擇保存條件:
臨床樣本(如血液、腦脊液):2-8℃冷藏(不超過 24h),避免冷凍(可能破壞微生物細胞);
環(huán)境 / 食品樣本:若需運輸,使用帶冰袋的無菌保溫箱,保存時間不超過 48h;
需厭氧培養(yǎng)的樣本:采集后立即注入厭氧保存液(如庖肉培養(yǎng)基),隔絕空氣。
4、規(guī)范記錄:
記錄內容需包含:采集目的(如“檢測食品中
沙門氏菌”“環(huán)境消毒后微生物殘留監(jiān)測”)、樣本背景(如食品批次號、環(huán)境消毒方式)、采集過程(工具類型、采集區(qū)域)、保存條件及運輸時間,確保可追溯。
二、常見場景的標準化采集方法
(一)環(huán)境微生物采集(如車間、實驗室、公共場所)
目標:檢測環(huán)境表面(如桌面、設備、地面)或空氣的微生物負荷(如菌落總數)。
1、采集類型
表面涂抹法(最常用)
工具準備
無菌棉簽、無菌生理鹽水(或緩沖液)、無菌離心管(10mL)、無菌規(guī)格板(10cm×10cm,即 100cm²)
操作步驟
取無菌棉簽,蘸取少量無菌生理鹽水(濕潤即可,不滴水);
將規(guī)格板固定在待采集表面,用棉簽在板內來回擦拭 5 次(橫向 3 次 + 縱向 2 次,確保覆蓋整個區(qū)域);
擦拭后,將棉簽頭剪入無菌離心管,加入 5mL 無菌生理鹽水,振蕩 1min(使微生物洗脫);
同一樣本需采集 3 個不同區(qū)域,合并洗脫液(或分別檢測后取平均值)。
注意事項
避免采集有明顯污漬、水漬的區(qū)域;
若表面干燥,需確保棉簽濕潤(避免微生物因干燥死亡);
設備表面需先斷電,冷卻至室溫后采集。
2、采集類型
空氣沉降法
工具準備
無菌培養(yǎng)皿(如營養(yǎng)瓊脂平板)、培養(yǎng)皿架
操作步驟
根據環(huán)境面積確定采樣點(如 10m² 內設 3 個點,分別在房間四角 + 中心);
打開培養(yǎng)皿蓋,將平板倒扣在培養(yǎng)皿架上,暴露 30min(讓空氣中微生物自然沉降到培養(yǎng)基表面);
暴露后立即蓋好培養(yǎng)皿,標注信息,盡快送實驗室培養(yǎng)(37℃ 24-48h)。
注意事項
采樣時避免人員走動、通風(如關閉空調、門窗);
培養(yǎng)皿需水平放置,避免培養(yǎng)基傾斜溢出;
僅適用于檢測空氣中的需氧菌,厭氧菌需專用空氣采樣器。
(二)食品微生物采集(如肉類、乳制品、果蔬)
(1)固體食品(如肉類、面包、蔬菜)
工具:無菌采樣勺 / 刀、無菌砧板、無菌均質袋、無菌生理鹽水(或緩沖蛋白胨水)、電子秤(無菌操作區(qū)使用)。
步驟:
采樣前,用 75% 酒精擦拭食品外包裝表面(去除表面污染,避免干擾內部樣本);
拆開包裝,用無菌刀 / 勺從食品不同部位采集樣本(如肉類需取瘦肉、脂肪交界處,果蔬需取表皮和內部果肉,各部位取 5-10g),總采樣量≥25g;
將樣本放入無菌均質袋,加入 225mL 無菌稀釋液(如生理鹽水,按 1:10 比例稀釋,符合微生物檢測的稀釋要求);
用均質器拍打均質袋(2000-3000rpm,30-60s),使樣本與稀釋液充分混合,制成“樣本勻漿”,用于后續(xù)檢測。
(2)液體食品(如牛奶、果汁、飲料)
工具:無菌吸管(10mL)、無菌離心管、無菌采樣瓶。
步驟:
若為密封包裝,用 75% 酒精擦拭瓶口,待酒精揮發(fā)后打開;
用無菌吸管吸取 10mL 液體,注入含 90mL 無菌稀釋液的離心管(1:10 稀釋),振蕩混勻;
若液體渾濁(如酸奶),需先輕輕搖勻后再采樣,避免沉淀影響微生物分布。
注意事項:
避免采集過期、變質或包裝破損的食品;
冷凍食品需先在 2-8℃解凍(不超過 18h),解凍后立即采樣,避免反復解凍;
高油 / 高糖食品(如油炸食品、果醬)需用專用稀釋液(如含吐溫 - 80 的生理鹽水),幫助微生物洗脫。
(三)人體臨床微生物采集(如血液、痰液、尿液,需專業(yè)醫(yī)護人員操作)
目標:檢測患者體內是否存在病原微生物,指導臨床用藥(如藥敏試驗),必須由醫(yī)護人員嚴格按無菌流程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1、樣本類型
血液
核心采集流程
工具:一次性無菌采血針、無菌采血管(含抗凝劑)、75% 酒精棉球、碘伏棉球。
流程:
患者手臂消毒(碘伏擦拭 30s→酒精脫碘);
靜脈穿刺采血(成人每次采 5-10mL,注入無菌采血管);
輕輕顛倒采血管 5 次(避免血液凝固)。
關鍵注意事項
采血前需確認患者無抗凝劑過敏史;
采血管需標注“血液樣本 + 患者姓名 + 住院號 + 采血時間”;
2h 內送實驗室培養(yǎng)(需氧 + 厭氧雙份培養(yǎng))。
2、樣本類型
痰液
核心采集流程
工具:無菌痰杯、生理鹽水(必要時)。
流程:
患者用生理鹽水漱口 3 次(去除口腔正常菌群污染);
深咳嗽,將氣管深部的痰液咳出,收集至無菌痰杯(量≥1mL);
若患者無法自主咳痰,需用無菌吸痰管(連接負壓吸引器)采集。
關鍵注意事項
避免采集“唾液”(唾液中含大量口腔細菌,會干擾檢測結果);
采集后 1h 內送檢,若延遲需 2-8℃冷藏(不超過 24h)。
3、樣本類型
尿液
核心采集流程
工具:無菌尿杯、無菌離心管。
流程:
患者清潔外陰(女性:從前向后擦拭;男性:翻開包皮擦拭);
留取“中段尿”(先排尿 50mL 棄去,再留取中間部分尿液,約 10-20mL);
立即將尿液倒入無菌離心管,密封送檢。
關鍵注意事項
中段尿可減少外陰皮膚細菌污染;
采集后 2h 內送檢,若延遲需加入防腐劑(如硼酸,需專業(yè)人員操作)。
三、采集后質量控制(避免樣本失效)
運輸條件:
樣本需用無菌、密封的容器裝放,避免運輸過程中泄漏或污染;
需冷藏的樣本(如血液、痰液)需用帶冰袋的保溫箱(溫度控制在 2-8℃),避免溫度波動(如夏季避免陽光直射,冬季避免冷凍)。
檢測時效性:
大部分微生物樣本需在采集后24h 內完成檢測(如環(huán)境樣本、食品樣本);
臨床樣本(如血液、腦脊液)需“緊急送檢”(1h 內),避免病原微生物因長時間保存而死亡(如腦膜炎奈瑟菌對溫度敏感,延遲送檢易導致假陰性)。
空白對照:
每次采集需同時設置“空白對照”(如用無菌生理鹽水浸泡的棉簽,按相同流程處理但不接觸樣本,同步送檢),若空白對照培養(yǎng)出細菌,則說明采集過程存在污染,本次樣本檢測結果無效,需重新采集。
四、總結
標準化微生物采集的核心是“無菌 + 代表性 + 時效性”:
無菌操作是避免外源污染的關鍵;
樣本代表性決定檢測結果是否能反映真實情況;
即時處理與規(guī)范運輸是確保微生物存活、不降解的基礎。
不同場景的采集方法需結合樣本特性(如固體 / 液體、需氧 / 厭氧)調整,但均需嚴格遵守通用原則,并做好全程記錄,確保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和可追溯性。
北京百歐博偉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的
微生物菌種查詢網提供微生物菌種保藏、測序、購買等服務,是中國微生物菌種保藏中心的服務平臺,并且是集微生物菌種、菌種,ATCC菌種、細胞、培養(yǎng)基為一體的大型微生物查詢類網站,自設設備及技術的微生物菌種保藏中心!歡迎廣大客戶來詢!
下載附件
上一篇:微生物實驗中玻璃器皿的清洗要求有哪些?具體該怎么操作?
下一篇:食品環(huán)境中極端微生物的主要類群與適應機制及核心影響與防控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