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抗生素耐藥性 揮之不去的社會問題
中國微生物菌種查詢網 / 2016-08-10 08:22:17
細菌抗生素耐藥性 揮之不去的社會問題
近日,來自紐約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fā)現,微量濃度的抗生素或許都足以促進細胞產生抗生素耐藥性,研究者表示,這種濃度低于此前他們預期的抗生素濃度,這或可幫助解釋為何抗生素耐藥性在環(huán)境中會持久存在。
抗生素耐藥性可以以不同方式來發(fā)揮作用,文章中研究者描述了抗生素單一作用及共同作用時耐藥性所表現出的不同機制;單一的藥物耐受性或許可以使得單一細胞具有耐受性,而共同合作的抗生素耐藥性或許使得耐藥性細胞及其周圍所有的細胞都表現出一定的耐受性。
文章中分析了大腸桿菌中一種名為RK2的質粒,RK2可以編碼兩種合作性的耐藥性來抵御氨芐西林的作用,同時還可以編碼一種利己的耐藥性來抵御四環(huán)素的作用,研究者發(fā)現,這種利己耐藥性可以在低于污水抗生素濃度100倍的時候被選擇性地篩選出來。
相關研究發(fā)表于國際雜志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上,研究者Wood表示,(
菌種購買)細菌對抗生素產生耐藥性最常見的方法就是通過基因的水平轉移,而某些質粒就包含有特殊的耐藥性,其可以從一種基因跳躍到另外一種基因中,然而更糟糕的是,這些質粒通常會包含至少一種耐藥性。
最后研究人員Michael Bottery表示,細菌可以在多種抗生素“存儲器”中對特定抗生素進行篩選,而我們的研究中發(fā)現的耐藥性僅僅是細菌在低濃度抗生素下對抗生素產生的耐藥性而已,后期我們還需要進行更多深入的研究來解析細菌對抗生素產生耐藥性的分子機制。
上一篇: 一種血液蛋白能抑制敗血癥 有助于開發(fā)新的治療方法
下一篇:食品生產,微生物拒絕超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