糠秕孢子菌毛囊炎是由圓形糠秕孢子菌或/和卵圓形糠秕孢子菌所引起的毛囊炎性病變。發(fā)病多在30歲左右,男性多于女性,好發(fā)于背、胸、頸、面及肩等處。皮疹多為毛囊性炎癥丘疹,直徑2-4毫米,間有膿皰,散在分布,且對稱。自覺不同程度的瘙癢,常伴灼熱或刺痛感。
一、菌株簡介
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是由糠秕馬拉色菌引起的皮膚毛囊性真菌感染。多見于中青年。局部或系統(tǒng)性使用皮質(zhì)激素或抗生素易促發(fā)。
二、診斷要點
1、癥狀體征
(1)皮損為孤立散在的紅色圓頂毛囊性丘疹或膿包,常發(fā)生在皮脂溢出的部位,如胸背、頸、肩部。嚴重者有膿頭形成,內(nèi)含病原菌,病程慢。
(2)自覺有不同程度的瘙癢,常伴有花斑癬、痤瘡、脂溢性皮炎等。
2、輔助檢查
可做組織病理檢查。
三、臨床表現(xiàn)
本病男性多于女性,多發(fā)生于胸、背、腹、頸部。皮損為毛囊性半球狀丘疹或小膿皰,直徑2-4mm,毛囊口周邊紅暈,自覺癥狀輕,偶感瘙癢。
四、實驗室檢查
將毛囊角栓擠出,加10%氫氧化鉀或10%氫氧化鉀-50%派克墨水后做鏡檢,可見圓球形或卵圓形的孢子和單極出芽的芽孢。
五、鑒別診斷
本病需與細菌性毛囊炎、痤瘡、痤瘡樣藥疹鑒別。
六、臨床表現(xiàn)
背部、胸前、雙肩彌散性、對稱性、密集但不融合的圓頂狀毛囊紅色小丘疹,部分為毛囊性小膿瘡,有時可擠出粉狀物,疹間皮膚正常,皮疹表面無鱗屑或脂溢性物覆蓋。
七、診斷方法
用柳葉刀把毛囊丘疹削下,滴一滴50%派克墨水和10%氫氧化鉀液,蓋上玻片,微微加溫,直接鏡檢或油鏡檢查,見圓形或卵圓形帶厚壁的成堆孢子或香蕉狀菌絲,中央呈藍色反光,即明確有糠秕孢子菌。
八、藥物治療
1、內(nèi)服
① 酮康唑:200毫克,每日1次,連服10天。
② 氟康唑:每日50毫克,連續(xù)2-4周。
服用維胺脂膠囊,每日3次
2、外用
1%特比萘芬霜:每日2次。
民間驗方:
龍李藥酒配方:穿山甲5克、烏梢蛇15、克黃蓮30克、紅花30克、白芷60克、黃柏50克、露蜂房3克、花椒80克、白芥子25克,
泡制:300ml60度以上糧食酒密封浸泡。在地窖封存12個月
用法:外用,一日兩次或三次
主治:糠秕孢子菌毛囊炎
治療:(1)口服:伊曲康唑膠囊(商品名:斯皮仁諾),0.2,每天一次,連服7天;(2)局部外用:復(fù)方達克寧軟膏,每天2涂次,用2周;二硫化西洗劑(商品名:希爾生),隔日洗一次,用2周。
二硫化西洗劑,商品名:希爾生,隔一天洗患處一次。它性質(zhì)象洗發(fā)劑,先擠點出來調(diào)成泡沫狀,涂在患處,保留2--3分鐘后再洗掉,連續(xù)用2周。如果買不到希爾生,可以買:采樂洗劑(化學(xué)名:酮康唑洗劑)。
九、預(yù)防措施
1、患者應(yīng)注意皮膚清潔衛(wèi)生,不飲酒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除去誘因,避免搔抓。
2、治療與本病有關(guān)的疾病,如糖尿病、濕疹、瘙癢病等。
歡迎訪問微生物菌種查詢網(wǎng),本站隸屬于北京百歐博偉生物技術(shù)有限公司,單位現(xiàn)提供微生物菌種及其細胞等相關(guān)產(chǎn)品查詢、咨詢、訂購、售后服務(wù)!與國內(nèi)外多家研制單位,生物醫(yī)藥,第三方檢測機構(gòu),科研院所有著良好穩(wěn)定的長期合作關(guān)系!歡迎廣大客戶來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