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篩選具有高效防病促生作用的皮爾瑞俄類芽胞桿菌菌株?
小楊 / 2025-08-25 08:55:23
一、篩選前準備:明確核心目標與關鍵指標
在篩選前需定義“高效”的量化標準,避免盲目篩選。參考農業(yè)應用需求,核心指標如下:
功能類型 關鍵指標(量化標準) 備注
高效防病 1.對目標病害的離體抑菌率≥70%;2.活體盆栽防效≥60%;3.能穩(wěn)定產生抑菌物質 需覆蓋 1-2 種主要靶標致病菌
高效促生 1.產生長素≥50 μg/mL;2.固氮能力≥10 mg N/g 底物;3.溶磷量≥200 μg/mL; 促生指標需結合目標作物的需求
實用性 1.生長溫度適應范圍廣;2.耐酸堿、耐低鹽;3.傳代 5 次后功能保留率≥80% 確保菌株能適應田間環(huán)境及工業(yè)化生產
二、第一步:菌株分離純化 —— 從“高潛力生境”富集目標菌
皮爾瑞俄類芽胞桿菌多存在于植物根際土壤、健康植物組織(內生)、病害發(fā)生區(qū)的抗病植株根際(長期自然選擇下易富集抗病菌株),需優(yōu)先從這些生境采樣,提高篩選效率。
1、樣品采集
采樣生境:優(yōu)先選擇 3 類場景:
連作障礙田(如黃瓜、番茄田)中“健康植株根際土”(可能富集拮抗病原菌的菌株);
已發(fā)生目標病害的田塊中“抗病單株的根際 / 莖稈內生”(菌株可能已形成對病原菌的競爭優(yōu)勢);
有機種植田的作物根際(減少化學農藥對菌株的抑制,保留多樣功能菌)。
采樣方法:根際土需取“植株根系附著的 0-10 cm 表層土”,去除雜質后裝無菌袋;內生菌需取莖稈 / 根系,表面消毒(75% 乙醇 30s→0.1% HgCl? 1min→無菌水沖洗 3 次)后研磨。
2、分離純化(基于生理特性的選擇性富集)
利用
皮爾瑞俄類芽胞桿菌“好氧、耐一定溫度、革蘭氏陽性”的特性,通過選擇性培養(yǎng)基 + 溫度脅迫排除雜菌:
富集培養(yǎng):將樣品(根際土 10g / 內生組織研磨液)加入含 100mL NA 培養(yǎng)基(營養(yǎng)瓊脂) 的三角瓶,30℃、180rpm 振蕩培養(yǎng) 24h(好氧富集);之后取 1mL 培養(yǎng)液,在 80℃水浴中處理 10min(殺死非芽胞菌,保留類芽胞桿菌的芽胞)。
稀釋涂布:將熱處理后的菌液梯度稀釋(10??~10??),取 0.1mL 涂布于PA 培養(yǎng)基(選擇性培養(yǎng)基,含 5μg/mL 氨芐青霉素,抑制革蘭氏陰性菌) ,30℃倒置培養(yǎng) 48h。
單菌落純化:觀察菌落形態(tài)(皮爾瑞俄類芽胞桿菌典型菌落:圓形、表面光滑、乳白色、邊緣整齊,直徑 2-3mm),挑取符合形態(tài)的單菌落,在 NA 平板上劃線純化 3 次,獲得純菌株。
三、第二步:初篩 —— 快速排除無功能菌株(低成本、高通量)
初篩以“表型特征 + 基礎功能”為核心,通過簡單實驗快速篩選出具有“防病 / 促生潛力”的菌株,減少后續(xù)復篩的工作量。
1、菌株身份驗證:排除非目標菌
初篩階段需先確認菌株為Paenibacillus peoriae,避免錯篩:
形態(tài)與生理驗證:革蘭氏染色(陽性,桿狀)、鞭毛染色(周生多鞭毛)、運動性觀察(半固體培養(yǎng)基穿刺,可見擴散生長);
分子鑒定:提取菌株基因組 DNA,擴增16S rRNA 基因(通用引物 27F/1492R)和類芽胞桿菌屬特異性基因gyrB(引物 gyrB-F/gyrB-R),測序后與 NCBI 數據庫中P. peoriae 模式菌株比對,同源性≥99% 可確認為目標菌。
2、防病潛力初篩:離體抑菌實驗(高通量)
采用“平板對峙法 / 抑菌圈法”,快速檢測菌株對靶標病原菌的拮抗能力:
靶標病原菌選擇:根據目標作物確定,如針對蔬菜可選:
細菌性病原菌:黃瓜細菌性軟腐病菌(Erwinia carotovora)、番茄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
真菌性病原菌:黃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orbiculare)、西瓜蔓枯病菌(Didymella bryoniae)。
實驗方法:
平板對峙法:在 PDA 平板中央接種病原菌菌餅(直徑 5mm),距中央 2.5cm 處接種純化的皮爾瑞俄類芽胞桿菌(點接,直徑 2mm),30℃培養(yǎng) 3-5d,測量“抑菌圈寬度”(病原菌菌落與細菌菌落間的空白距離),寬度≥5mm 為有潛力菌株;
抑菌圈法:將病原菌菌懸液(10? CFU/mL)均勻涂布于 PDA/NA 平板,放置無菌牛津杯(直徑 8mm),加入 100μL 皮爾瑞俄類芽胞桿菌發(fā)酵液(30℃振蕩培養(yǎng) 48h,離心取上清),培養(yǎng)后測量抑菌圈直徑,直徑≥15mm 為高效潛力菌株。
3、促生潛力初篩:基礎促生特性檢測
針對“產 IAA、固氮、溶磷”3 個核心促生功能,采用定性 / 半定量方法初篩:
產 IAA 檢測(Salkowski 比色法):將菌株接種于含 L - 色氨酸(1g/L)的 LB 液體培養(yǎng)基,30℃振蕩培養(yǎng) 48h,取上清 1mL+2mL Salkowski 試劑(50mL 35% HClO? + 1mL 0.5mol/L FeCl?),避光反應 30min,若溶液呈粉紅色,說明產 IAA(顏色越深,產量越高);
固氮能力檢測(無氮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將菌株接種于Ashby 無氮培養(yǎng)基(不含氮源,僅含碳源和礦物質),30℃培養(yǎng) 7d,能正常生長(菌落直徑≥2mm)說明具有固氮潛力;
溶磷能力檢測(溶磷圈法):將菌株接種于Pikovaskaia 溶磷培養(yǎng)基(含難溶性磷酸鈣,pH 7.0),30℃培養(yǎng) 7d,觀察菌落周圍是否出現透明溶磷圈,計算“溶磷圈直徑 / 菌落直徑比值(D/d)”,比值≥2.0 為高效溶磷潛力菌株。
四、第三步:復篩 —— 精準量化功能,篩選“高效菌株”
初篩獲得的菌株需通過定量檢測 + 活體驗證,排除“離體有效、活體無效”或“功能不穩(wěn)定”的菌株,核心是“量化高效性 + 驗證穩(wěn)定性”。
1、防病功能復篩:從“離體”到“活體”,驗證實際防效
第一步:抑菌物質定量與類型分析
對初篩高抑菌活性菌株,發(fā)酵后通過“高效液相色譜(HPLC)”檢測其特征抑菌物質的含量(參考標準品峰面積定量),同時通過“蛋白酶 K 處理發(fā)酵液”(若抑菌活性下降,說明抑菌物質含蛋白質 / 多肽)、“酸堿處理(pH 2-10)”(驗證抑菌物質穩(wěn)定性),確保菌株能穩(wěn)定產抑菌物質。
第二步:活體盆栽防效實驗
以目標作物(如黃瓜、番茄)為材料,分 3 組處理:
對照組:僅接種病原菌;
菌株處理組:先灌根 / 噴霧皮爾瑞俄類芽胞桿菌菌懸液(10? CFU/mL),24h 后接種病原菌;
空白組:不接菌。
培養(yǎng) 15-20d 后,統(tǒng)計“病株率”“病情指數”,計算防效 =(對照組病情指數 - 處理組病情指數)/ 對照組病情指數 ×100% ,防效≥60% 為高效防病菌株。
2、促生功能復篩:從“實驗室指標”到“植物表型”,驗證促生實效
第一步:促生物質定量檢測
對初篩陽性菌株,采用“高效液相色譜(HPLC)”精準定量 IAA 產量(需用 IAA 標準品繪制標準曲線);采用“鉬藍比色法”定量溶磷量(檢測發(fā)酵液中可溶性磷含量);采用“凱氏定氮法”定量固氮量(檢測無氮培養(yǎng)基中菌株固定的氮含量),確保指標達到“高效”標準。
第二步:活體促生實驗
以無菌基質(如蛭石 + 珍珠巖 = 3:1)培養(yǎng)目標作物(如玉米、黃瓜),分 2 組處理:
處理組:每株灌根 10mL 皮爾瑞俄類芽胞桿菌菌懸液(10? CFU/mL);
對照組:灌根 10mL 無菌培養(yǎng)基。
培養(yǎng) 20-30d 后,測定“株高、根長、地上部鮮重、地下部鮮重”,計算促生率 =(處理組指標 - 對照組指標)/ 對照組指標 ×100% ,至少 2 項指標促生率≥20% 為高效促生菌株。
3、環(huán)境適應性與遺傳穩(wěn)定性驗證
環(huán)境適應性:將菌株接種于不同條件的 NA 培養(yǎng)基(溫度 5/15/30/40℃;pH 5.0/6.0/7.0/8.0;NaCl 濃度 1%/2%/3%),培養(yǎng) 48h 后測 OD???(菌體濃度),確保在多數農田環(huán)境下(如低溫 15℃、pH 6-8)能正常生長(OD???≥1.0);
遺傳穩(wěn)定性:將菌株連續(xù)傳代 10 次,每次傳代后檢測“抑菌率”“IAA 產量”,若功能保留率≥80%,說明遺傳穩(wěn)定(避免工業(yè)化生產中功能丟失)。
五、第四步:綜合評價與篩選 —— 確定最終高效菌株
通過上述步驟后,需對菌株進行多維度綜合評分,篩選出“防病 - 促生 - 適應性”均優(yōu)的菌株,評分標準參考如下:
評價維度 權重 評分標準(100 分制)
防病能力 30% 活體防效≥70%(30 分);60-70%(20 分);<60%(0 分)
促生能力 30% 2 項指標促生率≥25%(30 分);1 項≥25%+1 項≥20%(20 分);<20%(0 分)
環(huán)境適應性 20% 40℃/pH 5.0/3% NaCl 下均能生長(20 分);2 項達標(10 分);1 項達標(5 分)
遺傳穩(wěn)定性 20% 傳代 10 次功能保留率≥90%(20 分);80-90%(10 分);<80%(0 分)
最終篩選標準:綜合評分≥80 分,且至少對 1 種靶標病害防效≥60%、1 項促生指標≥25% 的菌株,即為“高效防病促生皮爾瑞俄類芽胞桿菌菌株”。
六、關鍵注意事項
多生境采樣:至少采集 5-10 個不同生境的樣品,增加菌株多樣性,提高篩選到“高效菌株”的概率;
多靶點篩選:防病需覆蓋“細菌 + 真菌”類病原菌,促生需檢測“產 IAA + 固氮 / 溶磷”,避免菌株功能單一;
結合實際應用場景:若目標是“低溫地區(qū)農田”,需強化菌株的低溫生長能力(5-15℃)篩選;若用于“鹽堿地”,需提高耐鹽(≥3% NaCl)篩選標準;
分子輔助篩選:可通過 PCR 擴增“抑菌基因(如脂肽合成基因fenD)”或“促生基因”,快速預判菌株功能,縮短篩選周期。
通過以上流程,可系統(tǒng)性篩選出兼具“高效性、穩(wěn)定性、實用性”的
皮爾瑞俄類芽胞桿菌菌株,為后續(xù)農業(yè)應用(如生物菌劑研發(fā))提供核心菌種資源。
北京百歐博偉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的
微生物菌種查詢網提供微生物菌種保藏、測序、購買等服務,是中國微生物菌種保藏中心的服務平臺,并且是集微生物菌種、菌種,ATCC菌種、細胞、培養(yǎng)基為一體的大型微生物查詢類網站,自設設備及技術的微生物菌種保藏中心!歡迎廣大客戶來詢!
下載附件
上一篇:皮脂腺細胞的分泌活動受哪些因素影響?研究機制是什么?
下一篇:藍細菌在農業(yè)、生態(tài)、食品、能源及生物醫(yī)藥領域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