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農專家發(fā)現(xiàn)寵物貓帶"超超級細菌" 或無藥可醫(yī)
中國微生物菌種查詢網 / 2016-11-29 09:26:27
2009年,在印度新德里發(fā)現(xiàn)的碳青霉烯酶NDM-1,雖然僅僅攜帶了一個耐藥基因,其卻能抵抗所有的-內酰胺類抗生素,如青霉素、頭孢菌素和碳青霉烯類等藥物,因此得名“超級細菌”。2015年底,華農國家獸醫(yī)微生物耐藥性風險評估實驗室則在中國境內的動物和人醫(yī)臨床菌株中發(fā)現(xiàn)了粘菌素耐藥基因mcr-1?!俺壖毦鷦t是前兩類超級細菌耐藥基因的雜合和重組?!睂O堅解釋。
細菌感染是人類死亡的第一殺手,人類對于這種“超超級細菌”是否真的完全束手無策呢?孫堅表示,實際上,“超超級細菌”對所有抗生素都耐藥的說法并不準確,它是一種“泛耐藥細菌”,即細菌對常用抗菌藥物幾乎全部耐藥,而并非“全耐藥細菌”。就目前情況來看,利用常規(guī)治療手段對付“超超級細菌”已沒了效果,因而,科學家對非常規(guī)治療手段則給予期望。
質粒的水平轉移是導致耐藥性泛濫的一個主要原因。質粒是常見的一種基因轉運載體,它可以在不同細菌之間相互傳播。“比如一個質粒攜帶AB兩種抗生素的耐藥基因,另一個質粒攜帶CD兩種抗生素的耐藥基因,兩種質粒的雜合便同時對ABCD四種抗生素耐藥?!比A南農大劉雅紅教授團隊通過進一步的分子生物學研究發(fā)現(xiàn),在分離出的這株大腸桿菌中不僅同時攜帶blaNDM-5和mcr-1兩個耐藥基因,且兩個基因同時位于一個可接合轉移的雜合質粒中?;诖?,研究團隊提出了雜合質粒形成的模型。這種雜合的方式尚屬首次發(fā)現(xiàn),為后續(xù)進一步研究相似的雜合質粒提供了可行的范本。
暫無人類感染“超超級細菌”案例
“目前只在患病動物身上分離出超超級細菌,還沒有案例顯示人類已經感染到超超級細菌。但是,由于人與動物之間的親密關系,并且目前存在傳播方向不確定的問題,是否會傳播到人身上,還有待觀察,需要引起我們高度重視。”孫堅介紹,超級耐藥基因的易感人群多是危重病人、長期住院患者、長期使用抗菌藥物患者以及接受侵襲性操作治療的患者等,而機體免疫功能正常的人則能夠抵抗許多耐藥菌。
此外,雖然腸道是易感染細菌的“重災區(qū)”,呼吸道或傷口感染等也同樣不容忽視。
在動物身上發(fā)現(xiàn)了超級耐藥基因細菌,就一定表示超級細菌是從動物身上源起的嗎?“耐藥基因的溯源是一個很復雜的過程,雖然現(xiàn)在還沒有最終結論,但是目前的觀點普遍認為,環(huán)境才是耐藥基因的來源。”劉雅紅解釋。
“想要扭轉目前超級耐藥性細菌肆虐的局面,必須控制抗生素濫用現(xiàn)象,合理、科學地使用抗生素?!眲⒀偶t強調,雖然“超超級細菌”傳播渠道還未完全蓋棺定論,但控制抗生素濫用確是必然,減少抗生素的濫用必然毫無疑問是抗擊“超超級細菌”大舉進攻的首要工作。
上一篇:節(jié)食減肥易反彈原來是腸道微生物搗的鬼!
下一篇:干細胞具有一種出乎意料的自我監(jiān)督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