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黃色葡萄球菌,也稱“金葡菌”,在自然界中無處不在,空氣、水、灰塵及人和動物的排泄物中都可找到。

今天就簡單的介紹一下ATCC金黃的葡萄球菌是如何增菌和分離的。
1、先將樣品勻液于36 ℃±1 ℃培養(yǎng)18 h~24 h。金黃色葡萄球菌在7.5%氯化鈉肉湯中呈混濁生長,污染嚴重時在10%氯化鈉胰酪胨大豆肉湯內呈混濁生長。
2、 將上述培養(yǎng)物,分別劃線接種到Baird-Parker 平板和血平板(或顯色培養(yǎng)基),血平板36 ℃±1 ℃培養(yǎng)18 h~24 h;Baird-Parker 平板36 ℃±1 ℃培養(yǎng)18h~24 h 或45 h~48 h;顯色培養(yǎng)基,按相關產品的使用指南進行。
3、 金黃色葡萄球菌在Baird-Parker 平板上,菌落直徑為2 mm~3 mm,顏色呈灰色到黑色,邊緣為淡色,周圍為一混濁帶,在其外層有一透明圈。用接種針接觸菌落有似奶油至樹膠樣的硬度,偶然會遇到非脂肪溶解的類似菌落;但無混濁帶及透明圈。長期保存的冷凍或干燥食品中所分離的菌落比典型菌落所產生的黑色較淡些,外觀可能粗糙并干燥。在血平板上,形成菌落較大,圓形、光滑凸起、濕潤、金黃色(有時為白色),菌落周圍可見完全透明溶血圈。挑取上述菌落進行革蘭氏染色鏡檢及血漿凝固酶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