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微生物菌種查詢網(wǎng)由于土壤質(zhì)地發(fā)育母質(zhì)、發(fā)育歷史、肥力、季節(jié)、作物種植狀況、土壤深度和層次等等不同而有很大差異。 l g 肥沃土壤,如菜園土中??珊?108 個甚至更多的微生物,而在貧瘠土壤如生荒土中僅有 103 ~ 107 個微生物,甚至更低。土壤微生物中細菌最多,作用強度和影響最大,真菌和放線菌類次之,藻類和原生動物等數(shù) 量較少,影響也小。
細菌
土壤中細菌可占土壤微生物總量的 70 % ~90% ,其生物量可占土壤重量的 1/10 000 左右。但它們數(shù)量大、個體小,與土壤接觸的表面積特別大,是土壤中最大的生命活動面,也是土壤中最活躍的生物因素,推動著土壤中的各種物質(zhì)循環(huán)。細菌占土壤有機質(zhì)的 1% 左右。土壤中的細菌大多為異養(yǎng)型細菌,少數(shù)為自養(yǎng)型細菌。土壤細菌有許多不同的生理類群,如固氮細菌、氨化細菌,纖維分解細菌、硝化細菌、反硝化細菌、硫酸鹽還原細菌、產(chǎn)甲烷細菌等在土壤中都有存在。細菌在土壤中的分布一般粘附于土壤團粒表面,形成菌落或菌團,也有一部分散于土壤溶液中。且大多處于代謝活動活躍的營養(yǎng)體狀態(tài)。但由于它們本身的特點和土壤狀況不一樣,其分布也很不一樣。?
細菌積極參與著有機物的分解、腐殖質(zhì)的合成和各種礦質(zhì)元素的轉(zhuǎn)化。
真菌
真菌是土壤中第三大類微生物,廣泛分布于土壤耕作層, 1g 土壤中可含 10 4 ~10 5 個真菌。真菌中霉菌的菌絲體象放線菌一樣,發(fā)育纏繞在有機物碎片和土粒表面,向四周伸展,蔓延于土壤孔隙中,并形成有性或無性孢子。
土壤霉菌為好氧性微生物,一般分布于土壤表層,深層較少發(fā)育。且較耐酸,在 pH5.0 左右的土壤中,由于細菌和放線菌的發(fā)育受到限制而土壤真菌在土壤微生物總量中占有較高的比例。
真菌菌絲比放線菌菌絲寬幾倍至幾十倍,因此土壤真菌的生物量并不比細菌或放線菌少。據(jù)估計,每 g 土壤中真菌菌絲長度可達 40m ,以平均直徑 5 m m 計,則每 g 土壤中的真菌活重為 0.6mg 左右。土壤中酵母菌含量較少,每 g 土壤在 10~10 3 個,但在果園、養(yǎng)蜂場土壤中含量較高,每 g 果園土可含 10 5 個酵母菌。
土壤中真菌有藻狀菌、子囊菌、擔(dān)子菌和半知菌類,其中以半知菌類最多。
放線菌
土壤中放線菌的數(shù)量僅次于細菌,它們以分枝絲狀營養(yǎng)體纏繞于有機物或土粒表面,并伸展于土壤孔隙中。 1g 土壤中的放線菌孢子可達 10 7 ~10 8 個,占土壤微生物總數(shù)的 5 % ~30% ,在有機物含量豐富和偏堿性土壤中這個比例更高。由于單個放線菌菌絲體的生物量較單個細菌大得多,因此盡管其數(shù)量上少些,但放線菌總生物量與細菌的總生物量相當(dāng)。
土壤中放線菌的種類十分繁多,其中主要是鏈霉菌 ( Streptomyces ) 。目前已知的放線菌種大多是分離自土壤。放線菌主要分布于耕作層中,隨土壤深度增加而數(shù)量、種類減少。
原生動物
土壤中原生動物的數(shù)量變化很大,每 g 有 10~10 5 個。在富含有機質(zhì)的土壤中含量較高。種類有纖毛蟲、鞭毛蟲和根足蟲等單細胞能運動的原生動物。它們形態(tài)和大小差異都很大,以分裂方式進行無性繁殖。原生動物吞食有機物殘片和土壤中細菌、單細胞藻類、放線菌和真菌的孢子,因此原生動物的生存數(shù)量往往會影響土壤中其他微生物的生物量。原生動物對于土壤有機物質(zhì)的分解具有顯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