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支原體去除試劑盒是一種混合抗生素制劑,含有三種對支原體具有抑菌作用的組分,分別是喹諾酮類、四環(huán)素衍生物類和大環(huán)內(nèi)酯類抗生素,可取得良好的支原體清除效果。在細胞培養(yǎng)過程中,定期檢測能夠有效的避免支原體大量污染,但如果細胞已受支原體污染,則需對其進行及時處理,最佳處理原則為將細胞高壓滅菌后丟棄,以免污染其它潔凈的細胞株。若受污染的細胞比較珍貴,必須去除支原體污染,可以通過混合使用抗生素以達到目的。由于支原體無細胞壁,因此傳統(tǒng)的抗生素一般對其無效。
支原體(mycoplasma):又稱霉形體,為目前發(fā)現(xiàn)的最小的最簡單的原核生物。支原體細胞中唯一可見的細胞器是核糖體。大小一般在0.3-0.5um之間,缺乏細胞壁呈高度多形性,有球形、桿形、絲狀、分枝狀等多種形態(tài)。能通過濾菌器、可在無生命培養(yǎng)基中生長繁殖,在自然界分布極為廣泛。可對人、動物、植物、昆蟲等致病,造成極大危害。
支原體對細胞的影響,主要從兩方面考慮:一方面是對細胞的直接影響,細胞被支原體污染后,增殖緩慢,部分細胞變圓,從瓶壁上脫落,部分細胞雖然表面變化不十分明顯,實際上潛伏著多方面的危險;另一方面,支原體可以通過消耗培養(yǎng)基中的精氨酸,抑制細胞DNA、RNA的合成,降低細胞的抵抗力。總之,支原體感染會對細胞造成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包括代謝、免疫或生化特性、生長狀況、酶的作用途徑、細胞膜的組成、染色體結構、轉染效率、以及細胞存活等多方面的改變。
二、應用
用于Baytril對BHK-21細胞大腸桿菌、豬鼻支原體污染清除研究:
細胞培養(yǎng)中的細菌和支原體污染,特別是支原體污染一直都是細胞培養(yǎng)的難題。污染了細菌和支原體的細胞,雖然一般選擇廢棄,但有些重要的細胞依然需要靠清除污染來挽救。細胞株的微生物污染源一般有細菌、真菌、支原體。細菌和真菌污染細胞培養(yǎng)物時導致培養(yǎng)基變色,鏡下可以看到菌體。但細胞株感染支原后培養(yǎng)基通常不會有顏色變化,更不能在普通顯微鏡下觀察到。支原體會影響培養(yǎng)細胞的各項參數(shù),甚至導致細胞株死亡。
鑒于細胞培養(yǎng)的污染清除中存在的諸多問題,本研究以BHK-21細胞、抗菌藥Baytril、大腸桿菌、豬鼻支原體為研究對象,用96孔細胞培養(yǎng)板,采用10倍分級稀釋法,測出抗菌藥Baytril對BHK-21細胞的最小抑制濃度為60-80PPM。用同樣方法,測出Baytril對大腸桿菌的最小抑菌濃度是1PPM。而Baytril對豬鼻支原體的最小抑菌濃度是0.5-2PPM[63],所以選定了10PPM這個即不影響B(tài)HK-21細胞,又可以抑制大腸桿菌和豬鼻支原體的Baytril濃度來做進一步的實驗。在細菌部分的實驗里,用含10PPM的抗菌藥Baytril的MEM生長液,對用大腸桿菌人工污染的BHK-21細胞里,通過洗涮、沖洗、重點沖洗、刮出、消化、貼壁后再沖洗等循環(huán)往復的處理等辦法。
在抗菌藥Baytril的保護下,大幅度地稀釋大腸桿菌在細胞群里面的濃度,同時也在用無抗菌藥的培養(yǎng)液做大腸桿菌的監(jiān)測。監(jiān)測顯示,進行到第4個清污循環(huán)時,BHK-21細胞里大腸桿菌的污染已經(jīng)被徹底清除。在支原體的的實驗里,人為感染豬鼻支原體的BHK-21細胞,同樣是用含10PPMBaytril抗生素的MEM生長液,同樣采用和清除大腸桿菌基本相同的方法。
用DNA熒光染色法和PCR法對豬鼻支原體的清除進行不斷監(jiān)測,結果發(fā)現(xiàn),同樣是到了第4輪循環(huán),BHK-21細胞就脫離了支原體的污染,并且PCR法比起DNA熒光染色法要敏感得多。最后通過生物統(tǒng)計學里的配對資料符號檢驗法檢驗后得出,本方法對清除BHK-21細胞系中的大腸桿菌、豬鼻支原體感染具有極顯著的效果。
北京百歐博偉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的微生物菌種查詢網(wǎng)提供微生物菌種保藏、測序、購買等服務,是中國微生物菌種保藏中心的服務平臺,并且是集微生物菌種、菌種,ATCC菌種、細胞、培養(yǎng)基為一體的大型微生物查詢類網(wǎng)站,自設設備及技術的微生物菌種保藏中心!歡迎廣大客戶來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