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菌種查詢網”項目典型案例
微生物菌種查詢網 / 2016-09-01 09:41:17
“微生物菌種查詢網”項目典型案例
一、支撐國家重大研究活動
1.對國家“973項目”的支撐——極端微生物及其功能利用的基礎研究
這是我國微生物資源研究領域批準的第一個973項目。通過平臺工作的開展,提高了參加課題的資源存儲能力,通過承擔該項目新發(fā)掘菌種資源保存和管理工作,保證了該973項目最重要研究成果的可持續(xù)利用。
2.對北京市計劃項目的支撐——微生物飼料添加劑菌種新產品研究與開發(fā)
本課題采用工業(yè)微生物菌種資源共享平臺提供的6株菌種建立飼料用微生物菌種篩選模型,其中
CICC 6026具有較強的產乳酸能力,
CICC 10063具有較強的消化酶分泌能力,酶系豐富;且這兩株菌種具有較好的熱穩(wěn)定性,符合制粒加工要求。該兩株菌種被課題選用為生產用菌種。
二、支撐國家重大工程建設
在藥用微生物資源平臺的支撐下,華北制藥集團新藥研究開發(fā)公司建成了我國第一個“微生物藥物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該項目獲得國家專項資金支持1200萬元并于2007年通過了國家驗收,形成了比較完整的微生物藥物的開發(fā)技術體系。
華北制藥集團支持新藥研發(fā)公司建設了一個總投資近7000萬元的“器官抑制后抗排斥作用免疫抑制劑藥物”生產基地并被列入國家高技術產業(yè)化項目和河北省重大技術創(chuàng)新項目,合計獲得國家、省市資金支持1050萬元,總體生產技術水平方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預計未來三年類,將形成年銷售收入3億元、年利稅1億元、年出口創(chuàng)匯500萬美元以上的產業(yè)群。
三、促進企業(yè)自主創(chuàng)新
北京紫康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一直致力于生物肥料的生產,在進行新產品研發(fā)的過程中遇到技術難題,在引進國家農業(yè)菌種中心的優(yōu)良菌株后進行了微生物轉化黃腐酸的技術公關,并獲得北京市科技公關項目的支持,通過3年的試驗,終于成功解決褐煤轉化水溶性腐植酸得率低的問題,研制成功新型腐植酸肥料,在為企業(yè)創(chuàng)造利潤的同時,也為我國綠色農業(yè)產業(yè)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四、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1.由
中國醫(yī)學細菌保藏管理中心提供的A群腦膜炎球菌(株名為CMCC 29201)和C群腦膜炎球菌(株名為CMCC 29205)為我國A+C群腦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生產菌種,目前該疫苗每年國內外使用量約為2500萬劑,年產值1.4億,而控制傳染病爆發(fā)所產生的社會效益和間接經濟效益更是巨大。
2.豬瘟在我國流行廣泛,對養(yǎng)殖業(yè)的危害嚴重,由中監(jiān)所研制的豬瘟兔化弱毒苗,在國內乃至歐洲廣為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仍被認為是可靠有效的。獸醫(yī)微生物菌種保藏中心每年向18個定點生產企業(yè)供應疫苗生產用豬瘟兔化弱毒株50余份,疫苗用于豬瘟病毒的防控,覆蓋全國各省。
3.林業(yè)微生物菌種中心對其保藏的松材線蟲傳媒昆蟲松墨天牛天敵微生物白僵菌進行篩選,獲得優(yōu)良菌株,其對松墨天牛幼蟲致死率可達100%,利用腫腿蜂攜帶白僵菌在松材線蟲病疫區(qū)防治松材線蟲病,對松墨天牛幼蟲致死率達60%以上;利用中心保藏的木腐菌對林間松材線蟲病病死樹伐樁進行處理,有效地提高伐樁的分解速度和分解能力并且對伐樁內松材線蟲有抑殺作用,大大地減少松材線蟲病的傳染源,對防止松材線蟲病的擴散起到重要作用。
4.國家海洋微生物菌種中心向中國生物農藥國家工程中心提供菌種資源120多株。對其進行了抗作物病原菌活性的篩選。獲得了多株具有高抗性的深海菌種,并在此基礎上開展了活性成分的分離純化,申報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5.教學微生物資源整理整合過程中,云南大學張克勤副校長等系統(tǒng)地研究了云南高原殺線蟲微生物的多樣性,報道了占全國總數(shù)的80%,全球總數(shù)的55%捕食線蟲絲孢菌;占全國95%、全球50%的產毒真菌,其中54個屬的殺線蟲功能是首次報道。首次報道水生真菌殺線蟲功能以及水生捕食線蟲真菌的多樣性和污染水體與未污染水體的群落相似性;已申請25項國家發(fā)明專利,其中15項已獲授權,并獲2005年全國發(fā)明金獎和第十三屆全國發(fā)明展覽會金獎。
上一篇:動物神經細胞存在“傳感器”?
下一篇: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